金融防身术|警惕以“疫”之名骗局
诈骗手法:通过电话或短信联系受害者,声称其流调信息异常,需要配合调查。在获取受害者信任后,要求提供敏感信息或进行转账。防范建议:接到此类电话或短信时,应保持警惕,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。可以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流调信息,如拨打当地疾控中心电话。
鱼泡防骗解密之——疫情期间常见诈骗手段
诈骗手法:不法分子自称是防疫中心工作人员,以受骗者是“密切接触者”为由,发送冒充“自查程序”的钓鱼链接。要求受骗者填写个人信息、银行卡号、支付密码等敏感信息,从而盗取个人财产。防骗指南:接到疑似密接的短信时,第一时间打电话与疾控中心或所在社区联系,等待社区核实。切勿轻信诈骗短信,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。
海科融通提醒大家:熟知涉及疫情的诈骗新套路,谨防上当受骗
〖A〗、诈骗手法:骗子冒充疾控中心等权威部门,发送包含钓鱼链接的短信,声称是防疫提示,要求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,包括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。这些链接往往伪装成核酸取样通知或亲密接触者调查,诱导受害者上当受骗。防范措施:对于任何要求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的短信,应保持高度警惕。
〖B〗、警惕社保卡异常或被停用的诈骗信息 不法分子常通过境外手机号发送诈骗短信,自称社保局12333服务热线工作人员,以社保卡异常将被强行终止、社保卡升级或电子社保卡审核未通过等为由,要求提供个人信息或向指定账户汇款。
〖C〗、海科融通提醒:警惕账号注销骗局,防范套路少上当 在日常生活中,随着网络支付的普及,账号安全成为了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。然而,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人们对账号安全的担忧,精心设计了账号注销骗局,企图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或财产。海科融通在此提醒您,要警惕账号注销骗局,防范套路,以免上当受骗。
〖D〗、为了防范此类诈骗行为,我们需要保持警惕、核实信息、不轻易点击链接或转账,并及时报警。同时,我们也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,提高识别诈骗的能力,避免成为诈骗分子的下一个目标。海科融通将持续关注此类诈骗行为的发展态势,并为大家提供更多实用的防范建议。
疫情遇到诈骗电话还报了身份证信息怎么办
〖A〗、保持冷静,不必过于担心。虽然您不慎泄露了身份证号码,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风险。 警惕后续可能接到的电话。诈骗者可能会试图通过询问个人敏感信息来确认身份,例如社会保障号码、银行账户信息等。 对于任何来电,务必仔细核实对方的身份。
〖B〗、而且身份丢失了,完全可以在任何一家派出所申请挂失补办,身份证信息就算被他人知道,对方没有你本人的指纹信息以及签名信息,也依旧无法使用你的身份证,所以身份证号码被人知道了也没事。
〖C〗、如果您接到声称能说出您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的电话,首先应保持冷静。 请注意,即使对方知晓这些信息,通常也不足以实施严重的诈骗行为。 切勿在电话中透露任何个人敏感信息,如银行账号、密码或其他身份证明。 结束通话后,您可以核实该电话是否来自官方机构或银行,以确认其真实性。
〖D〗、遇到诈骗电话并透露了自己的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,应该立即通知家人,避免家人受到相同诈骗手段的侵害。确认自己没有泄露密码是首要任务,因为密码的泄露将直接威胁到账户的安全。如果确实不慎泄露了密码,应尽快联系开户银行进行挂失处理,以防止资金被盗用。
〖E〗、建议通过12321举报中心举报诈骗信息,防止更多的人上当受骗。个人信息泄露后,可能会遭受垃圾短信、骚扰电话、垃圾邮件、冒名办卡透支欠款、案件事故从天而降、不法人员前来诈骗等危害。填写个人信息和身份证银行卡号手机号后,不必过于担心。
本文来自作者[admin]投稿,不代表规划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gudgroup.cn/sdqa/202510-5964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规划号的签约作者“admin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疫情诈骗套取个人信息/疫情期间诈骗案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规划号]内容主要涵盖:本站内容主要涵盖
本文概览:金融防身术|警惕以“疫”之名骗局 诈骗手法:通过电话或短信联系受害者,声称其流调信息异常,需要配合调查。在获取受害者信任后,要求提供敏感信息或进行转账。防范建议:接到此类电话或短信时,应保持警惕,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。可以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流调信息,如拨打当地疾控中心电话。...